国学当中关于礼仪的内容非常多,抛砖引玉,大家都来看下。
2 posters
国学当中关于礼仪的内容非常多,抛砖引玉,大家都来看下。
1、君子不失色于人,不失口于人。《礼记》
不失色于人,指重视修身养性,经常保持气定神闲得姿态,无论仪容、应对都是庄重大方,有规律,不轻率;不失口于人,指说话谨慎,不寻人之短,不伤人之痛,也不讽刺挖苦。
2、人有礼则安,无礼则危。 《礼记》
人有礼貌,待人做事讲究礼节,说话恭敬文明,则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会与人相处和睦,不会伤害到别人,也不会被别人伤害;否则,待人粗暴,说话粗鲁,无大无小,无长无少,难免与人发生矛盾,产生口角之争,甚至拳脚之斗。
3、爱人者,人恒爱之;敬人者,人恒敬之。《孟子》
“恒”是“永久、持久”的意思。爱护别人的人,也会一直得到别人的爱护;尊重别人的人,也会一直得到别人的尊重。这就是俗话所说的“若要人敬己,先要己敬人”。
4、人无礼,而不生;事无礼,而不成;国无礼,而不宁。《荀子》
人没有礼节,无法在社会上生存立足;做事不讲究礼节,就不能把事情办成功;国家没有礼法,就会动荡不安。
5、好言相待,舒心暖怀;恶语伤人,结怨招灾。(俗语)
说话态度和气,语言礼貌文明,会让人心情舒畅,倍感温暖;说话态度粗暴,出言不逊,会让人心生怨恨,招来灾祸。
6、良言一句三冬暖,恶语伤人六月寒。(俗语)
一句感人的话让人即使在严寒的冬天也会让人心里有一股暖流涌动;一句伤人的话,即使是炎热的夏天也会让人觉得心里冰冷。
不失色于人,指重视修身养性,经常保持气定神闲得姿态,无论仪容、应对都是庄重大方,有规律,不轻率;不失口于人,指说话谨慎,不寻人之短,不伤人之痛,也不讽刺挖苦。
2、人有礼则安,无礼则危。 《礼记》
人有礼貌,待人做事讲究礼节,说话恭敬文明,则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会与人相处和睦,不会伤害到别人,也不会被别人伤害;否则,待人粗暴,说话粗鲁,无大无小,无长无少,难免与人发生矛盾,产生口角之争,甚至拳脚之斗。
3、爱人者,人恒爱之;敬人者,人恒敬之。《孟子》
“恒”是“永久、持久”的意思。爱护别人的人,也会一直得到别人的爱护;尊重别人的人,也会一直得到别人的尊重。这就是俗话所说的“若要人敬己,先要己敬人”。
4、人无礼,而不生;事无礼,而不成;国无礼,而不宁。《荀子》
人没有礼节,无法在社会上生存立足;做事不讲究礼节,就不能把事情办成功;国家没有礼法,就会动荡不安。
5、好言相待,舒心暖怀;恶语伤人,结怨招灾。(俗语)
说话态度和气,语言礼貌文明,会让人心情舒畅,倍感温暖;说话态度粗暴,出言不逊,会让人心生怨恨,招来灾祸。
6、良言一句三冬暖,恶语伤人六月寒。(俗语)
一句感人的话让人即使在严寒的冬天也会让人心里有一股暖流涌动;一句伤人的话,即使是炎热的夏天也会让人觉得心里冰冷。
回复: 国学当中关于礼仪的内容非常多,抛砖引玉,大家都来看下。
在我读《三字经》里的:为人子,方少时,亲师友,习礼仪时,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,这个故事就是《程门立雪》。现在,不如让我为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吧这个故事是在北宋时期的,在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,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,到处寻师访友,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。程颢死后,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,在洛阳伊川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。 杨时那时已四十多岁,学问也相当高,但他仍谦虚谨慎,不骄不躁,尊师敬友,深得程颐的喜爱,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,得其真传。 一天,杨时同一起学习的游酢向程颐请求学问,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。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,于是两人静立门口,等老师醒来。一会儿,天飘起了鹅毛大雪,越下越急,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,游酢实在冻的受不了,几次想叫醒程颐,都被杨时阻拦住了。 直到程颐一觉醒来,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!从此,程颐深受感动,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,杨时不负重望,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。之后,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,且形成独家学派,世称“龟山先生”。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为人子弟,在年少的时候就要亲近良师,结交益友,要从他们那里学习礼仪和知识。
世纪小学刘云啸- 帖子数 : 7
金币 : 7
注册日期 : 13-12-17
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:
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